壓力變送器使用注意事項
■:切勿用高于36V電壓加到變送器上,導致變送器損壞;
■:切勿用硬物碰觸膜片,導致隔離膜片損壞;
■:被測介質不允許結冰,否則將損傷傳感器元件隔離膜片,導致變送器損壞,必要時需對變送器進行溫度保護,以防結冰;
■:在測量蒸汽或其他高溫介質時,其溫度不應超過變送器使用時的極限溫度,高于變送器使用的極限溫度必須使用散熱裝置;
■:測量蒸汽或其他高溫介質時,應使用散熱管,使變送器和管道連在一起,并使用管道上的壓力傳至變壓器。當被測介質為水蒸氣時,散熱管中要注入適量的水,以防過熱蒸汽直接與變送器接觸,損壞傳感器;
■:在壓力傳輸過程中,應注意以下幾點,
1。變送器與散熱管連接處,切勿漏氣;
2。開始使用前,如果閥門是關閉的,則使用時,應該非常小心、緩慢地打開閥門,以免被測介質直接沖擊傳感器膜片,從而損壞傳感器膜片;
3。管路中必須保持暢通,管道中的沉積物會彈出,并損壞傳感器膜片;
溫度變送器在安裝調試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問題現象 | 檢查與測試 | 解決辦法 | 1:變送器無輸出 | 1:變送器無輸出 2:查看變送器電源是否接反; | 把電源極性接正確 | 2:測量變送器的供電電源,是否有24V直流電壓; | 必須保證供給變送器的電源電壓≥12V(即變送器電源輸入端電壓≥12V)。如果沒有電源,則應檢查回路是否斷線、檢測儀表是否選取錯誤(輸入阻抗應≤250Ω);等等。 | 3:如果是一體化帶表頭的,檢查表頭是否損壞(可以先將表頭的兩根線短路,如果短路后正常,則說明是表頭損壞); | 表頭損壞的則需另換表頭, | 4:將電流表串入24V電源回路中,檢查電流是否正常; | 如果正常則說明變送器正常,此時應檢查回路中其他儀表是否正常。 | 2:變送器輸出≥20mA | 1:變送器電源是否正常 | 如果小于12VDC,則應檢查回路中是否有大的負載,變送器負載的輸入阻抗應符合RL≤(變送器供電電壓-12V)/( 0.02A) Ω | 2:電源線是否接在熱電阻輸入端; | 把電源線接在電源接線端子上。 | 3:實際溫度是否超過溫度變送器的所選量程; | 重新選用適當量程的溫度變送器。 | 4:熱電阻或熱電偶是否斷線; | 如果斷線則需另換鉑電阻或熱電偶。 | 5:接線是否松動; | 接好線并擰緊 | 6:鉑電阻三線制接線是否正確 | 輸入是三線制的就必須接三線 | 3:變送器輸出≤4mA | 1:變送器電源是否正常 | 如果小于12VDC,則應檢查回路中是否有大的負載,變送器負載的輸入阻抗應符合RL≤(變送器供電電壓-12V)/( 0.02A) Ω | 2:實際溫度是否超過溫度變送器的所選量程; | 重新選用適當量程的溫度變送器 | 3:鉑電阻三線制接線是否正確 | 輸入正極接鉑電阻的一個端,輸入負極及中間端接鉑電阻的另一個端的二根線。 | 4:變送器輸出精度不合要求 | 1:變送器電源是否正常 | 如果小于12VDC,則應檢查回路中是否有大的負載,變送器負載的輸入阻抗應符合RL≤(變送器供電電壓-12V)/( 0.02A) Ω | 2:是否進行過一體化調試 | 進行一體化調試 | 3:熱電阻(或熱電偶)與外殼絕緣是否達到要求 | 如絕緣不合要求,則需進行相應的絕緣處理 | 指示溫度不正確 | 1:參照的溫度值是否一定正確 | 如果參照溫度表的精度低,則需另換精度較高的溫度表。 | 2:溫度指示儀表的量程是否與溫度變送器的量程一致 | 溫度指示儀表的量程必須與溫度變送器的量程一致 | 3:儀表的輸入與相應的接線是否正確 | 溫度指示儀表的輸入是4~20mA的,則變送器輸出信號可直接接入;如果溫度指示儀表的輸入是1~5V的則必須在溫度指示儀表的輸入端并接一個精度在千分之一及以上、阻值為250Ω的電阻,然后再接入變送器的輸入。 | 4:熱電阻(或熱電偶)與外殼絕緣是否達到要求 | 如絕緣不合要求,則需進行相應的絕緣處理 | 5:變送器的供電電源是否正確,是否有24V直流電壓; | 必須保證供給變送器的電源電壓≥12V(即變送器電源輸入端電壓≥12V) | 6:變送器負載的輸入阻抗應符合RL≤(變送器供電電壓-12V)/( 0.02A) Ω | 如不符合則根據其不同可采取相應措施:如升高供電電壓(但必須低于36VDC)、減小負載等 | 7:多點紙記錄儀沒有記錄時輸入端是否開路; | 如果開路則:1、不能再帶其他負載;2、改用其他沒有記錄時輸入阻抗≤250Ω的記錄儀。 | 8:相應的設備外殼是否接地 | 設備外殼接地 | 9:是否與交流電源及其他電源分開走線 | 與交流電源及其他電源分開走線 |
|
|
壓力變送器在安裝調試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
問題現象 | 檢查與測試 | 解決辦法 | 1:變送器無輸出 | 1:查看變送器電源是否接反; | 把電源極性接正確 | 2:測量變送器的供電電源,是否有24V直流電壓; | 必須保證供給變送器的電源電壓≥12V(即變送器電源輸入端電壓≥12V)。如果沒有電源,則應檢查回路是否斷線、檢測儀表是否選取錯誤(輸入阻抗應≤250Ω);等等。 | 3:如果是帶表頭的,檢查表頭是否損壞(可以先將表頭的兩根線短路,如果短路后正常,則說明是表頭損壞); | 表頭損壞的則需另換表頭, | 4:將電流表串入24V電源回路中,檢查電流是否正常; | 如果正常則說明變送器正常,此時應檢查回路中其他儀表是否正常。 | 5:電源是否接在變送器電源輸入端; | 把電源線接在電源接線端子上。 | 2:變送器輸出≥20mA | 1:變送器電源是否正常 | 如果小于12VDC,則應檢查回路中是否有大的負載,變送器負載的輸入阻抗應符合RL≤(變送器供電電壓-12V)/( 0.02A) Ω | 2:實際壓力是否超過壓力變送器的所選量程; | 重新選用適當量程的壓力變送器。 | 3:壓力傳感器是否損壞,嚴重的過載有時會損壞隔離膜片。 | 需發回生產廠家進行修理。 | 4:接線是否松動; | 接好線并擰緊 | 5:電源線接線是否正確 | 電源線應接在相應的接線柱上 | 3:變送器輸出≤4mAOutput≤4mA | 1:變送器電源是否正常 | 如果小于12VDC,則應檢查回路中是否有大的負載,變送器負載的輸入阻抗應符合RL≤(變送器供電電壓-12V)/( 0.02A) Ω | 2:實際壓力是否超過壓力變送器的所選量程; | 重新選用適當量程的壓力變送器 | 壓力傳感器是否損壞,嚴重的過載有時會損壞隔離膜片。 | 需發回生產廠家進行修理。 | 4:壓力指示不正確Wrong indication | 1:變送器電源是否正常 | 如果小于12VDC,則應檢查回路中是否有大的負載,變送器負載的輸入阻抗應符合RL≤(變送器供電電壓-12V)/( 0.02A) Ω | 2:參照的壓力值是否一定正確 | 如果參照壓力表的精度低,則需另換精度較高的壓力表。 | 3:壓力指示儀表的量程是否與壓力變送器的量程一致 | 壓力指示儀表的量程必須與壓力變送器的量程一致 | 4:壓力指示儀表的輸入與相應的接線是否正確 | 壓力指示儀表的輸入是4~20mA的,則變送器輸出信號可直接接入;如果壓力指示儀表的輸入是1~5V的則必須在壓力指示儀表的輸入端并接一個精度在千分之一及以上、阻值為250Ω的電阻,然后再接入變送器的輸入。 | 5:變送器負載的輸入阻抗應符合RL≤(變送器供電電壓-12V)/( 0.02A) Ω | 如不符合則根據其不同可采取相應措施:如升高供電電壓(但必須低于36VDC)、減小負載等 | 6:多點紙記錄儀沒有記錄時輸入端是否開路; | 如果開路則:1、不能再帶其他負載;2、改用其他沒有記錄時輸入阻抗≤250Ω的記錄儀。 | 7:相應的設備外殼是否接地 | 設備外殼接地 | 8:是否與交流電源及其他電源分開走線 | 與交流電源及其他電源分開走線 | 9:壓力傳感器是否損壞,嚴重的過載有時會損壞隔離膜片。 | 需發回生產廠家進行修理。 | 10:管路內是否有沙子、雜質等堵塞管道,有雜質時會使測量精度受到影響; | 需清理雜質,并在壓力接口前加過濾網。 | 11:管路的溫度是否過高,壓力傳感器的使用溫度是-25~85℃,但實際使用時*好在-20~70℃以內。 | 加緩沖管以散熱,使用前*好在緩沖管內先加些冷水,以防過熱蒸汽直接沖擊傳感器,從而損壞傳感器或降低使用壽命。 |
|
|
變送器接觸面部分耐腐材料的選用參考表
介質名稱 | 濃度% | 溫度℃ | 316 | 哈氏C | 蒙耐爾 | 鉭 | 硫酸 | 5 | 室溫 沸點 | ☆ × | ☆ ○ | ☆ ○ | ☆ ☆ | 10 | 室溫 沸點 | × × | ☆ × | ☆ ○ | ☆ ☆ | 60 | 室溫 沸點 | × | ☆ ○ | ☆ ○ | ☆ ☆ | 80 | 室溫 沸點 | × × | ☆ × | ☆ ○ | ☆ ☆ | 95 | 室溫 沸點 | ☆ × | ☆ × | ☆ | ☆ ○ | 鹽酸 | 5 | 室溫 沸點 | × × | ○ × | × × | ☆ ☆ | 10 | 室溫 沸點 | × × | ○ × | × × | ☆ ☆ | 20 | 室溫 沸點 | × × | ○ × | × × | ○ ○ | 35 | 室溫 沸點 | × × | ○ × | × × | ○ ○ | 硝酸 | 10 | 室溫 沸點 | ☆ ☆ | ○ ○ | × × | ☆ ☆ | 30 | 室溫 沸點 | ☆ ○ | ○ × | × × | ☆ ☆ | 68 | 室溫 沸點 | ☆ ○ | ○ × | | ☆ ☆ | 發煙 | 室溫 沸點 | | | | ☆ ☆ | 磷酸 | 30 | 室溫 沸點 | ☆ ○ | ☆ ☆ | × × | ☆ ☆ | 60 | 室溫 沸點 | ☆ ○ | ☆ ☆ | × × | ☆ ☆ | 70 | 室溫 沸點 | ☆ × | ☆ ○ | × × | ☆ ☆ | 80 | 室溫 沸點 | ☆ × | ☆ × | × × | ☆ ☆ | 硫酸+硝酸 | 發煙 | 室溫 沸點 | | | | ☆ ☆ | 鉻水 | | 室溫 沸點 | | ☆ | | ☆ ☆ | 王水 | 20 | 室溫 沸點 | × × | ☆ × | | ☆ ☆ | 氫氟酸 | 5 48 | 室溫 沸點 | × | × × | ☆ ○ | × × | 醋酸 | 100 | 室溫 沸點 | ☆ | ☆ ☆ | ☆ ☆ | ☆ ☆ | 甲酸 | 50 | 室溫 沸點 | × × | ☆ ☆ | ○ | ☆ ☆ | 草酸 | 10 | 室溫 沸點 | ○ × | ○ ○ | ○ ○ | ☆ ○ | 檸檬酸 | 50 | 室溫 沸點 | ☆ ☆ | ☆ ☆ | ○ ○ | ☆ ☆ | 岢性鈉 | 20 | 室溫 沸點 | ☆ | ☆ | ☆ ○ | × × | | 40 | 室溫 沸點 | ☆ | ☆ | ☆ ○ | × × | 岢性鉀 | 50 | 室溫 沸點 | ○ | ○ | ☆ | ☆ | 氯化鐵 | 30 | 室溫 沸點 | × × | ○ × | × × | ☆ ☆ | 氯化鈉 | 20飽和 | 室溫 沸點 | ○ | ☆ ○ | | ☆ ☆ | 氯化氨 | 25 | 室溫 沸點 | ○ | ☆ | ○ ○ | ☆ ☆ | 氯化鈉 | 25 | 室溫 沸點 | ○ | ☆ | ☆ ☆ | ☆ ☆ | 氯化鎂 | 42 | 室溫 沸點 | ○ ○ | ☆ | ○ ○ | ☆ ☆ | 硫酸氨 | 20飽和 | 室溫 沸點 | ☆ | ☆ ○ | ☆ ○ | ☆ ☆ | 氯化鈉 | 10 | 室溫 沸點 | ☆ ○ | ☆ ☆ | ☆ ☆ | ☆ ☆ | 硫酸鈉 | 50 | 室溫 | ☆ ☆ | ☆ ☆ | ☆ ○ | ☆ ☆ | 硝酸氨 | 10 | 室溫 | ☆ ☆ | ☆ ☆ | × | ☆ ☆ | 硝酸鉀 | 全部 | 室溫 | ○ | ○ | ○ ○ | ☆ ☆ | 氯氣 | 干 | 室溫 | ☆ | ☆ | ○ | ☆ ☆ | 氯水 | 濕 | 室溫 沸點 | × | ○ | | ☆ | | 飽和 | 室溫 | × | ○ | ○ | ☆ | 二氧化硫 | 干 | 室溫 沸點 | ☆ | | | ☆ ☆ | 硫化氫 | 濕 | 室溫 | ☆ | | ☆ | ☆ | 氨水 | <100 | 50℃ 60℃ | | ☆ ☆ | | |
|
|
|
|
壓力換算表/常用溫度單位換算
公斤力/米2 | 公斤力/厘米2 | 牛頓/米2 | 巴 | 標準大氣壓 | 毫米汞柱 | 毫米水銀柱 | 磅/英寸2 | 1 | 10-4 | 9.81 | 9.81*10-5 | 0.9678*10-4 | 1 | 73.56*10-3 | 1.422*10-3 | 104 | 1 | 98.1*103 | 0.981 | 0.9678 | 104 | 735.6 | 14.22 | 0.102 | 10.2*10-6 | 1 | 10-5 | 0.9869*10-5 | 0.102 | 7.5*10-3 | 145*10-6 | 10.2*103 | 1.02 | 105 | 1 | 0.9869 | 10.2*103 | 750 | 14.50 | 1.0332*104 | 1.0332 | 1.0133*105 | 1.0133 | 1 | 1.0332*104 | 760 | 14.696 | 1 | 10-4 | 9.81 | 98.1*10-6 | 0.9678*10-4 | 1 | 73.56*10-3 | 1422*10-3 | 13.6 | 1.36*10-3 | 133.3 | 1.333*10-3 | 1.316*10-3 | 13.6 | 1 | 19.34*10-3 | 703 | 70.3*10-3 | 6.89*103 | 68.9*10-3 | 68.05*10-3 | 703 | 51.72 | 1 |
攝氏溫度與華式溫度的換算公式: F=(C×9/5)+32 C=(F-32)×5/9 式中:F-華式溫度C-攝氏溫度 攝氏溫度與開爾文溫度(**溫度)的換算公式: K =C+273.16 式中:K-開爾文溫度C-攝氏溫度 華氏溫度與蘭金溫標度的換算公式: R =F+495.69 式中:R-蘭金溫標度F-華氏溫度 |